下面的文字摘自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》,请再认真阅读后完成10-13题。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,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,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。那时候,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,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。仰之弥高,越高,攀得越起劲;钻之弥坚,越坚,钻得越锲而不舍。他想吃尽、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,炯炯目光,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。1930年到1932年,“望闻问切”也还只是在“望”的初级阶段。他从唐诗下手,目不窥园,足不下楼,兀兀穷年,沥尽心血。杜甫晚年,疏懒得“一月不梳头”。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,他是无暇及此的。饭,几乎忘记了吃,他贪的是精神食粮;夜间睡得很少,为了研究,他惜寸阴、分阴。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,因它大开光明之路,“漂白了的四壁”。 10.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,并解释词语。 ①弥( )高: ②锲( )而不舍: ③目不窥( )园 ④兀( )兀穷年: 11.这段文字主要是写闻一多先生的“做”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事。
12.作者说:“(闻一多先生)要给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。”你是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? 13.“分清角色”也是说话需要注意的问题。与别人交谈时,应当根据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去说话,否则,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快,达不到说话的目的。说一说下面例子中姑娘的问语为什么引起了老大爷的不满,请帮助姑娘纠正过来。 例子:一个姑娘向老大爷问路:“喂!老头子,往张村去还有多远?”连问三次,老大爷 才开口说:“三拐杖。”姑娘奇怪地说:“路不是论里嘛,怎么论拐杖啊?”老大爷说:“论‘里’(礼)呀,你应该叫我一声‘大爷’,正因为你不懂‘里’(礼),我才拿拐杖教训教训你!” (1) 老大爷不满的原因:
。 (2) 符合礼仪规范的词语:
。